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2024年-2025学年寒假 思政教师集体备课暨红色党建研学会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教育工委和学校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2024年12月17-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寒假思政教师集体备课暨红色党建研学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活动。此次备课会安排了领导讲话指导、专家辅导报告、青年教师示范课、教师自学相关文件、教学研讨等环节。专家报告特邀了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高翔莲教授、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义灵教授及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常青教授作专题报告。
12月17日上午,集体备课会开幕式在学院506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蓝贤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周其珍出席。蓝贤发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集体备课会意义。他以回顾过去,总结得与失;立足当前,理清长与短;着眼未来,规划远与近三个方面从学校、学院、个人等多个层次作了指导讲话。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此次集体备课意义重大,全体思政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服从安排,主动参与活动,确保备课会顺利完成。同时,他也对思政教师在教学能力提升、科研、课题申报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期望。
开幕式后,校领导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在学院大门合影留念。
12月18日,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导师、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翔莲教授作了《高校思政大课的建设与创新》专题讲座。她着重分享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线二红三实”的思政课立体教学模式改革情况。所谓“一线”即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4门思政课在线课程,所谓“二红”即“红色之旅”、“红色之声”,“三实”即建设思政课实验室、实践基地、实测中心三个教学平台。“一线二红三实”教学模式将在线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相处的更加融洽,更加享受教学的过程。通过“红色之声”和“红色之旅”的行为体验,加深学生们对思政课的理解,更好的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同时,高教授还就如何进行思政课创新等问题与老师们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2月19日,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义灵教授为老师们作了《新时代新征程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黄义灵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并就思政课如何融入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议。
12月20日上午,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常青教授作了《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她首先强调了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深入探讨和分享了如何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21日晚上,备课会安排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杨志明作《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与实现路径》的示范教学,与会教师结合专家辅导报告、自学文件,围绕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精心策划,内容丰富。在理论研讨的同时,12月21日至22日,还安排老师们前往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和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进行了红色研学。
先后参观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龙港旧址群和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通过实地参观、听取讲解、互动交流等方式,教师们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无数革命先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成为了教师们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生动素材。
24日,学院召开会议,对集体备课会暨红色党建研学会进行了总结。院长文道贵强调,这次集体备课会日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专家报告和文件自修让大家收获良多。特别是红色之旅,心灵上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大家要将这次学习的感悟和收获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研究思政课政策文件与教学规范、探讨教学规律、学习先进经验,提升理论教学水平,将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实效。
(图/党委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马克思主义学院、审核/文道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