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你圆梦!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首页栏目 > 学院新闻

大思政课堂响起新四军抗战歌声

教务科2024-11-05463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11月1日下午,著名的革命歌曲《新四军军歌》在南应师赣新校区沁苑2教A座A204教室响起。这是大思政课《新四军抗日斗争史》第四专题“新四军之家——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一个互动场景。这次课以“一课多师”的教学形式呈现。主讲教师为我校聘请的讲座教师、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副科长刘怡嘉助讲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老师戴瑞轩。

教学当中,两位老师首先用生动的语言、流畅的思路与逻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什么是文化建设”、抗日根据地“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新四军“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等内容。其间,戴瑞轩老师以华中鲁艺烈士的“一件旗袍的故事”为例,讲述了根据地文化工作兴起与发展中的动人故事,再现了当年学员们在战火纷飞中投身革命的激情;又从“卖饭曹”设置的“文化村”,讲述了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强调文化建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刘怡嘉老师则以《新四军军歌》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军歌》创作的背景、演变的历程,阐述了文化建设在抗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讲述《新四军军歌》时,刘怡嘉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边讲授边教学生传唱,这首旋律优美、歌词浑厚雄壮的新四军军歌,霎时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或响起热烈掌声。

“齐心挖呀,嘿嗬!合力挖呀,嘿嗬!挖战壕呀,嘿嗬!打日本强盗,嘿嗬”,除了《新四军军歌》,刘怡嘉老师还在课堂上亲自教会同学们如何唱《挖战壕》。这首歌是由中国当代的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何士德在南昌期间创作的,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在当时没有枪,没有炮的情况下,战士们用声音化作机枪,用音符化为子弹,用这嘹亮的歌声直射敌人的心脏,动员英雄的赣鄱儿女积极投身抗日洪流中,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刘怡嘉老师是知名的金牌讲解员。课后,她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她风趣幽默的语言,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课多师”教学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视野、让他们对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收获多多。通过学习,同学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专题呈现教学内容,打造校内外专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一课多师”的大思政课堂,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多元需求,更好地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不断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增强青年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戴瑞轩,图/王敬平,初审/刘德彰,终审/文道贵